个人学习瓶颈和下一步

毕业三年了,在学习和规划方面,需要有所改变。

目录

自我认知

之前看到一篇鸡汤文,说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凡的人,不要觉得自己怎么怎么样。以及某位老师说的那样:没长爱因斯坦的脑子,不要做爱因斯坦的事儿。说实话,刚听到的时候,觉得心里不舒服。因为年轻,心很大,一直觉得自己会怎么怎么样。中国的历史很长,长到很多事情都有正反的例子来支持你的论点。

其实,这些话主要是想表达的是一个温和的观点:认识自己。要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,擅长做什么,通过努力了能够学会什么。这并不是否定个人的能动性。最简单的来说,初中或者高中,很多人或多或少的都经历过,周五计划带几本书回家看看,可以周一回来之后,原封的带回家。

所以,在计划的时候,一定要认清自己。合理的规划,而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。

重复与争论

今年,我很多时候都是在复习的阶段。复习之前的翻译的文章,复习一些机器学习的东西。很多知识,之所以需要复习是因为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不用,会忘记。

这可能一方面是我理解的不够深入。虽然,在最开始学习的时候理解的不错,但是没有触及到更加深刻的东西。另外一方面,系统性也不够,不能很好的把各个模型组织起来。所以,接下来还是需要更深入的理解,写一些更容易回顾和强化理解的文章。之前的文章,都太注重翻译和公式了,回顾起来不是特别方便。

当然,这里遇到了一个瓶颈,相当于道路的分歧。比如正则化,这个可以用贝叶斯学派的先验概率来推导,也可以用凸优化里的求解空间约束来解释。不知道具体选择什么的合适。他们并不矛盾,但是就是同一件事情可以用很多理论去解释的时候,不知道选择什么的解释是更加合理和值得走下去的路。

同样的回归问题,可以用概率论和最大似然概率估计得到参数,也可以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参数。而最小二乘法是可以用最大似然推导出来的。换句话说,可能是两个层面的东西,一个应用层面的,一个学习理论的层面。本质上并不矛盾。

目前,很多教材和课程都是偏应用的。在统计学习理论层面涉及的较少。另外,对于很多的模型对比和研究讨论的也是不够的。比如贝叶斯模型和logistics回归的对比,应该不仅仅局限在生成模型和判别模型,还有很多更加深刻的东西影响着。

计算机

之前一直在强化的是机器学习能力,包括python的相关应用。但是,实际工作中还是需要其他开发语言的支持的。虽然说,不要重复造轮子,但是基本的创造能力还是要有的。而我这边在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等计算机基础中,只有基本的认识,学过一点排序等比较入门的东西,没有系统的学习和深入过。另外,对于c++/java等一些开发还是很陌生。从最开始,心里就比较抵触c++这种开发模式,不过自从用c++写了CNN模型之后,感觉还可以吧,之后可能会好好的学习一下c++。 语言这种东西,时间长不用,就忘记了,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没有认真记住一些东西,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因为计算机基础的薄弱,对于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的认识不够深刻。所以,突然发现自己水平好渣呀。需要提高的地方有点多,有点不知道所以然了。

计划

发现很多时候,在那里看书看视频,不如自己对着课件手动的推导和整理一遍来的高效。动手,才是王道呀。很多理论,说是那么回事,实际做的时候,不可能满足那么多假设,会出现各种问题。

本文总阅读量